急性外耳道炎一般采用藥物治療。但若用藥不當,外耳道炎可能發展成慢性,炎癥有可能感染至中耳,一旦造成中耳炎,則可引起聽力下降。專家提醒,一旦出現外傷性的鼓膜穿孔,就不能使用任何耳藥水。出現耳痛、耳鳴等狀況時,患者不要自行用藥,應到耳鼻喉科診治。
李阿姨前段時間突然感覺到耳朵很疼,以為是耳朵發炎了,想起老伴上次還剩下一點滴耳液,于是就拿過來滴耳。沒想到,滴完之后疼痛感不但沒有消失,還開始流膿了,之后就一陣天旋地轉。李阿姨趕緊來到醫院就診。大連仁愛醫院耳鼻喉科專家說,李阿姨患的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加鼓膜穿孔,不能使用滴耳液滴耳,否則會導致鼓膜穿孔擴大、中耳黏膜充血,甚至引起外耳道炎,內耳損傷至聽力下降。
治療外耳道炎 用錯滴耳液耳朵流膿又暈眩
大連仁愛醫院耳鼻喉科專家表示,李阿姨這樣的情況是屬于外耳道炎沒有及時治療,導致發展成慢性外耳道炎,而炎癥已經感染到了中耳炎,從而引發了中耳炎。同時出現了外傷性的鼓膜穿孔,導致在治療的時候一定不能用任何的滴耳藥水,防止導致鼓膜穿孔的面積加大,出現耳痛、耳鳴、聽力下降等狀況。出現此情況的患者不要自行用藥,應該到耳鼻喉科診治。
外耳道炎有哪些危害
有些患者并不了解耳部疾病的危害性,認為外耳道發炎,不需要治療,自己會痊愈的。其實并非如此。
大連仁愛醫院耳鼻喉科專家表示,兒童是外耳道炎的高發群體。急性外耳道炎主要是因為受到細菌感染所引起的,少數是病毒感染。急性外耳道炎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而規范的治療,一旦轉化為慢性外耳道炎就有可能引發中耳發炎,中耳炎危害更大,有可能誘發滲出性中耳炎,甚至化膿性中耳炎,引起耳內長期流膿、鼓膜穿孔,再甚者可引發膽脂瘤型中耳炎,嚴重者可引發顱內外并發癥,如面神經麻痹、腦膜炎、腦膿腫等,若治療不及時可危及生命。
外耳道炎該怎么護理呢
大連仁愛醫院耳鼻喉科專家提醒:外耳道炎的護理十分重要,生活中應注意:不掏耳朵+預防感冒。
1、盡量不掏耳朵。不用不干凈、尖銳的物體挖耳朵,以免感染發炎。仁愛醫院耳科專家表示:“門診上外耳道炎患者有約50%是由于掏耳朵引起的,耳朵被掏傷可引起發炎。”
2、預防感冒。秋冬季節是感冒高發季,耳炎往往是由感冒引起,咽鼓管不通氣可引起滲入性中耳炎。
3、盡量不要讓水進入外耳道。游泳或洗頭洗澡,如果有水進入耳朵應立即用棉簽將水擦干凈,保持外耳道清潔、干燥。